本报贵阳9月16日讯(记者 朱梦聪 俞水)今天,以“务实合作,和谐发展,共创繁荣”为主题的第六届“中国—东盟教育交流周”在贵阳开幕。
“中国—东盟教育交流周”已成功举办了5届,成为中国—东盟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品牌,为密切中国—东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发挥了突出作用。
近年来,中国—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:双方积极推动“双十万计划”,扩大留学生交流规模,鼓励双向交流。截至2012年底,东盟在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6万人,而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已超过11万人;积极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,重视语言学习,深化相互了解。我国开设了所有东盟成员国的语言专业,并积极推动东盟国家的汉语教学。目前东盟十国共建有29所孔子学院和15所孔子课堂。教育部还支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和海南等边境省份,发挥区位优势,结合本省区的发展特点,通过多种形式推进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。此外,双方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培训合作,加强人才培养。2011年,第14次中国—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设立10个面向东盟的教育培训中心。经过认真筛选,目前10个中心都已挂牌成立。教育部设立了“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”,委托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为发展中国家培训高级行政官员,先后招收了东盟国家30多位高级官员,有力地增进了中国—东盟的高端人才交流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3年9月17日第2版